生活中,有些想法总会转瞬即逝,像风一样不留痕迹,而当决定写下来那一刻,它们便真实存在了。我喜欢在脑海中下探某个想法,然后逐步让它开枝散叶,思考的过程虽有些压力,但舒展出来之后的感觉也是无比美妙。
1、昨晚临睡前,想起小时候老人们常给我讲起的一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至善至美的。现在再回想,那些“清澈”的人和趋于理想的人生状态,说白了,都是老百姓想象出来的。真实的世界中,人都是复杂的,生活都是浑浊的。
2、我经常和孩子说,要有一个偏创造输出型的爱好。旅行、阅读、看演唱会、看电影,这些爱好当然很好,但它们都偏享乐型。享乐型的爱好可以娱乐自己,让自己开心,但遗憾的是,它们很难形成作品,并对别人产生帮助或者影响。
3、做一件对别人有帮助,有意义的事情非常重要,这能给我们带来难以言说的成就感。并且我也相信,人生的终极幸福感一定是来自于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途径必定是通过创造。做一个产品,开一家公司,运营一个抖音号,写一篇文章,拍一组照片,这都是创造。
4、之前我还看过美国精神神经免疫学教授 Steve Cole 的演讲,他说:如果一个人追求低级的享乐,所有的幸福依赖于自身条件。一旦这些人遭遇不幸,他们受到的应激更为剧烈。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关注的问题超越于个人,例如社会、政治和艺术,那么日常的应激将明显减弱。创造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人以滋养。
5、我打心底里佩服张艺谋的创造力。不管多大年纪,让自己处于创造的状态里是一种很高级的人生智慧。一个人最怕的是到了中年,器局越来越小。封闭且固执,只会让自己的视野越来越窄,路越来越窄。我接触的很多中年人都处于这样的状态里,他们的逻辑太容易在自己的世界中形成闭环。
6、记得几年前 B 站有个宣传片,里面说:“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这句话很写实,如果观察下身边的人,抑或网络上评论区里的各种声音,你会发现很多内心拧巴,不自信的人,他们会思维定式般的否定,以及挑毛病。但其实,能看到别人的优点需要内心生发出来的大气。
7、大家坐到一起闲聊,会提到哪些公司的福利、待遇比较好。比如字节的福利比美团好很多。创业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直接的理解:这些东西本身还是要看公司的挣钱效率。广告类公司的挣钱效率,命中注定就是高的。如果你在创业时,有必要想想这个话题。
8、抛开其他因素,就个人能力和运气来说,我觉得以前人们过于强调个人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成功者也很少反思,其实自己的成功和大时代、平台、运气息息相关。现在又有点矫枉过正,过于强调运气,什么事都是运气最重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错过很多机会,那就是运气不好。
9、“工作能让我们把无穷无尽的焦虑不安聚焦在一些相对较小、渴望达成的目标上。它赋予我们大权在握的感受,让我们有尊严地感到疲惫,为我们把食物摆上餐桌。总之,它能使我们避开更大的麻烦。”这是大作家阿兰·德波顿对于工作的解释。你可以把工作这个词,换成:“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