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一周工作一小时就算就业?!

admin 2023-06-21 20:04

一周工作一小时就算就业?!

   6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了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谈到介绍了国家统计局的就业标准,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属于就业。

   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周工作了一个小时及以上,也不管你是否有收入,也不管你工作了多久,是兼职或是临时工,只要你每周至少工作一小时,就会被视为就业。

   而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中,一个人就业应该是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为雇主或客户提供劳动力和服务的过程,按照工作时间或者按照产品件数计算劳动报酬,通常一周工作时间不会少于三天以上,并且与雇主达成了书面或者口头的雇佣协议。

   这种情况有两个核心要素:付出劳动,获得报酬。

   第二,自己雇佣自己。这种情况一般是指个体户或者从事文化、艺术等自由职业者,通过过提供服务给是不特定的顾客或者机构来赚取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是雇佣的主体,与第一种情况一样,付出劳动,获得报酬。

   那么,为什么国统局会出这样无厘头的新规呢?

   关于目前就业的情况,前不久,有个叫王明远的清华大学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业》,这篇文章堪称重磅炸弹,影响非常大,被国内外很多媒体纷纷转载。

   文章中提到,口罩三年国内大约新增了青年人失业人口5400万左右,其中包括1500万的大学及中专毕业生,约540万的企业裁员员工,约800万的农民工。

   到现在,除再就业,包括送外卖和开网约车之外,大概还有2500~3000万左右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付凌晖的数据,16~24岁的青年人总数大约有9600多万,其中,这个年龄段大多数都是学生,真正到市场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

   假设王明远教授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意味着年轻人有75~90%是失业状态,这个数据就太惊人了!

   而付凌晖的解释是,3300多万,其中有2600多万人已经找到工作,实际失业的只有600多万。

   国家统计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16-24岁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连续几个月都是20%左右,5月份创下新高,甚至达到了20.8%。

   因此,600万正好对应20%左右的失业率。

   一周工作一小时算就业,合理吗?

   在国际上,关于如何统计就业,都有相应的标准,一个是时间界定,比如在欧洲,每周工作满10个小时以上算就业,在法国,每周工作满20个小时才算就业。而不管哪个国家,其中取得有偿报酬是必须条件。

   一周只工作一小时算就业这样的标准,无非就是让统计数据更加好看。

   但这样的数据有意义吗?

   前不久,看到一个小视频,估计很多朋友都刷到过,一个博主在日本打了一个小时工,获得2000日元(日本最低时薪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0元。然后他去超市买吃的:

   1盒鸡蛋10个,239日元,折合人民币12元;

   3袋乌冬面,109日元,折合人民币5.5元;

   110克一盒的鲜虾仁,398日元,折合人民币20元;

   200克一盒猪肉片,309日元,折合人民币16元;

   豆腐一盒,59日元,折合人民币9元;

   1/4颗白菜,89日元,折合人民币4.5元;

   一包江户菜,158日元,折合人民币8元;

   4根香蕉,128日元,折合人民币6.5元;

   一盒一升牛奶,238日元,折合人民币12元;

   一盒低脂酸奶,115元,折合人民币6元。

   以上一共花销1989日元。

   如果是单身,这些食物足够一个人吃好几天应该没问题。

   而在国内,按照最低时薪15元,再翻一倍30元,在超市买到的东西,质量如何,够吃几天?

   当下的就业状况,体系外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比较清楚,用不着我来形容有多惨。

   昨天看到一个股市新词,明明就是崩得一塌糊涂,非要叫“非线性上行”。当然,还有技术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所以,无论怎么玩弄数据和词汇,最关键是要让年轻人有工作,有饭吃。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有热情,有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他们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如果青年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他们会变得失望和绝望,这将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国家将钱投入到民生领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正视问题,不放弃既得利益,总是想通过粉饰数据,掩耳盗铃,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