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中学屋顶垮塌事件,目前所有被困人员已经全部找到,死亡11人,包括一名女教练和10名学生。
如此惨痛的事故,深深刺激了公众的心。现在搜救已经结束,到了调查和问责的时间了。
那么,谁应该为此事负责?看到这个屋顶垮塌的新闻,几乎所有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又是豆腐渣工程?
没办法,豆腐渣工程对中国人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事故,都是由于豆腐渣工程导致的。
比如这次,是人祸的可能性更大。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将珍珠岩堆置体育馆屋顶,受降雨影响,珍珠岩浸水增重,导致屋顶荷载增大引发坍塌。
事实上,体育馆这种屋顶结构在中国非常常见,专业名词叫做正四方四角锥网架,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很多菜市场的彩钢棚钢架屋顶。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建设大跨度无立柱场馆,毕竟球场中间总不能立个柱子吧?但坏处是结构容易变形变形与跨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为了减小变形,只能减轻荷载,所以一般屋面都设计成“不上人屋面”(专业名词),载重是0.5千牛每平米。
但是谁能想到施工队居然脑残地往上面堆珍珠岩?而且堆了一米多高? 按照珍珠岩容重下限0.8千牛每立方米计算,堆1.25米就已经达到了1千牛每平方米!是荷载上限的2倍。
也就是说,在堆放的过程中,屋顶没塌已经算是很给力了,这充分说明建设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东北降雪承重的情况下进行加固了,如果是南方的屋顶,恐怕在堆放过程就塌了。更何况施工队不是平铺,而是只铺了一边这样受力不均更容易塌。
所以,这种屋面设计本来就不是为了承重用的,哪怕施工质量再好,设计再科学,你往上面堆重物,它一样会塌。
那么这起事故,应该找谁追责呢?根据中国建筑行业的一般流程,任何一个工程出了事故,都是追查设计勘察、施工、监理、建设方 (甲方)这5个责任主体。
先看设计和勘察,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两家的责任都不大,设计方不可能知道施工队脑残往旁边楼屋顶堆珍珠兴的事而助家船主西助家地质条件,不会跑到隔壁的建筑去查看
体育馆结构。
那么,这件事的最大责任人,在于往屋顶堆珍珠岩的施工方了。在建筑行业中,有一项重要规范就是建筑材料堆放,规定不仅要设立专用的堆放场地,而且还要求地面土层坚实,地势高、易排水,有条件的还要做混凝土地面,就是为了防止建筑材料太重把地面压塌陷了。
你看,地面上的堆放场地尚且对承重能力有要求,更何况屋顶呢?
但怪就怪在,如此反常识的举动,如此低级的错误,竟然畅通无阻地出现了,而且这么长时间都没人发现?
到底是施工项目经理不懂装懂瞎决策,或是供货商图省事乱堆放,还是施工队野蛮操作?
第三就是监理了,监理的责任是仅次于施工队的。监理的责任,就是以建筑专业能力帮助甲方,参加建筑材料的质量审核深入工地检查施工质量、指导并监督工人开展工作、做好安全与现场管理工作等等。
根据媒体披露,这个项目是有监理的,由黑龙江炳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但是,这个监理为何在相当长时间里对屋顶违规堆放珍珠岩视而不见?
最后就是学校了,学校作为甲方,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毕竟,在体育馆屋顶堆放建材,要说学校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学校同意了。那么关键就是这个愚蠢的决定是谁同意的?到底是施工队提建议学校就同意了?还是学校嫌场地乱不让在地面堆材料而是让堆屋顶?或是中间存在利益勾连?
而且,学校对体育馆的维护也值得怀疑,体育馆的网架结构,是需要定期检查维护的,部分钢结构杆件的锈蚀或者节点焊缝的老化,都会导致部分钢结构构件失稳发生坍塌,那么在这
20多年时间里,学校有没有尽到维护义务?
除了五方责任主体,在行政监督方面,也有机构要负责,比如质监站和安监局,还有负责审批项目的教育局,乃至齐齐哈尔市政府,都免不了监督不力的责任明确了责任方,下一步的调查和追责就有了方向。
比如,调查作出屋顶堆放珍珠岩的决定是谁做出的?是学校还是施工方是领导层还是小工头?
比如,调查体育馆施工方是否存在偷工减料,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调查学校对体育馆的维护和修缮是否及时到位,是否对隐患视而不见?
比如,调查监理为何对堆放方案没有提醒?
比如,调查质监站和安监站是否尽到监管责任,教育局乃至市政府是否做到了主管责任?
只是,再严厉的追责,也不过是亡羊补牢,挽回不了那些孩子的生命了。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而且事故涉及多个环节,从安监局到施工队从监理到学校,但凡有一个环节考虑周全一些,哪怕工头说一句“下面不稳可能要塌”,就能切断事故链。
那么,这起事故,暴露出了中国建筑行业什么问题?
问题很多,首先就是能力下降。
原因很简单,你要堆放珍珠岩,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考虑下方的承重问题,如果没考虑,那么说明这个项目经理的专业常识非常值得怀疑。
这也是中国建筑业大衰退的一个写照。
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逐渐冷却和城投债爆雷,建筑行业也慢慢地褪去光环,不仅很多工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已经停工烂尾,建筑公司破产的也比比皆是。
再加上建筑行业非常辛苦,每天风吹日晒,所以建筑专业从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天坑”专业,收入的下降让原有建筑行业人才也流失严重,就算没流失,剩下的人要么躺平,要么根本就是混子,所以如今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乃至责任心,都有大幅度下滑。
项目经理的专业水平下滑,如果再碰上管理粗放的施工队,那就是灾难
在一个工程里面,负责的叫项目部项目经理就是负责人,项目上再分工,分工给负责人称为施工队长,施工队再分工,最低层就是包工队,负责人就是包工头,下面就是工人。
现在的情况是,十个项目经理,九个抱怨施工队伍难管,几乎是费尽心思软硬兼施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为啥会如此?这和中国大部分施工队的管理水平有关。
本身来说,建筑行业应该是严谨细致的一项工作,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建筑工人都是直接从农村拉出来的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
简单教一下就上岗,对施工的严谨性和规范流程的重要性缺乏一种清晰的认识,什么都无所谓。
而且,中国的建筑工人又是地位最低的,加班加点累得要死不说,还经常被骂,甚至还被拖欠工资,是很弱势的一个群体。
但另一面,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农村出身的建筑工人,往往也对安全规范没太多的意识,随便一个盯过工地的项目经理,都能给你讲出一堆奇葩的事情,比如在充满易燃物的施工场所内抽烟,比如无防护摸电箱,比如酒后无安全绳进行高空作业等等等。
就连最基本的戴安全帽,如果不祭出罚款大法”来,也有人置自己安全于不顾,死活也不愿意。
家里装修过的也都知道,哪怕你再用心监督,仍然会出现瓷砖空鼓,对线不起,布线杂乱,腻子不匀等等事件发生,你要是好烟好茶伺候着还好说,你要是抱怨两句,就等着下水管道被塞水泥吧。
谁知道这次把珍珠岩堆屋顶的愚蠢举动,是不是某个啥都不懂的包工头为了图省事,“灵机一动”做出的决定呢?
以上的情况,还是在工程正常承包的情况下,由正规的、注册的施工队施工出现的事情,如果是层层转包,那么隐患就更大了。
层层转包,意味着层层剥皮食利,由此也必然摊薄“下家”的利润,每一个环节都会沾沾手、揩揩油,钱抽走了,责任架空了,而走到施工的终端,一旦超出了“下家”的承受能力就必然要出事。
举个例子,按照设计要求,浇筑用的水泥要用标号52.5的等级,但是施工队一算账,发现如果按这个标号,根本不赚钱,甚至要赔本,那就要想办法把水泥换成32.5的,借此保证盈利,但是这样浇筑强度就无法保证了。
比如曾经在上了央视的青岛地铁1号线电源项目偷工减料事件,烟台市的一个消防工程农民工讨薪难事件,起因都是层层转包。
此次事件起因是不是层层转包之后找了野鸡施工队?不排除这个可能。
有人会说,既然项目经理和施工队水平低,又可能存在层层转包,那么监理干嘛去了?为啥不下令停工?这是监理的职权啊!
如果要这么说,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监理制度是硬杠杠,但监理人员却并不硬,让监理无奈的事情太多了
有时候,甲方往往事必躬亲,在很多问题上直接和施工单位打交道,监理最后签字时候几乎毫无作用。
有时候,监理工程师针对现场问题发出的指令,施工单位觉得吹毛求疵过于严格,严重影响质量和进度,然后找甲方向监理公司告状,监理公司为了以后好接活,只能“灵活处置”
有时候,监理工程师发现施工现场有些施工方法与实际不符,下达整改通知,有的施工单位就置之脑后,因为施工单位知道,如果监理不签字,拖到工期deadline之前,甲方会找监理“协调”的。
如果你是监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你会怎么办?肯定是躺平啊!
更不要说有时候监理公司也存在层层转包现象,可能最后进场的监理工程师,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论工地上的猫腻,根本玩不过施工队。
至于安检部门和质检部门,其实做的也非常有限,你不可能天天去盯着工地吧?只能偶尔去一趟,今天他不违规操作,不代表他明天不违规操作很难一次巡查督查就把所有问题都找到。
所以监管往往处于猫捉老鼠的状态对发现的老鼠,抓到了,但没发现的老鼠,老鼠会一直存在,而建筑行业也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抓到了大不了返工,只要没被抓住,就是赚了。
最后就是重建轻管的问题,建筑不是建好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不断检查和维护的。学校对体育馆的结构不掌握,对其承重能力不了解,让我们联想到,其他建筑的管理机构比如物业,
在经历了十几二十年后,还会对建筑的情况了解么?你每年交物业费交维修基金,知不知道这些钱最后有没有被用在修缮房子上?对低层住户的野蛮装修拆承重墙,物业有没有阻止?
也许,这才是这次惨痛事故,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在后基建时代,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