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书继续读下去

发表于 2023-10-13 20:51 发布者:admin 浏览:117
最近,一个12岁的小女孩,短短几句话让全网破防了。记者问她:你长大了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女孩没直接回答,却说:我在家里算一个混日子过的人。记者:为什么要混,为什么不好好过
最近,一个12岁的小女孩,短短几句话让全网破防了。
记者问她:你长大了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孩没直接回答,却说:我在家里算一个混日子过的人。
记者:为什么要混,为什么不好好过?
女孩反问:能好好过吗?我还能干嘛呀?

 

女孩还在日记里写:
我每天都做同一些事…
起床、刷牙、洗面、梳头、上课、下课、吃饭、睡觉…
我就像一个机器人,不笑、不哭,该干嘛就干嘛,天天都是一样。
几句话,让无数躺平打工人共情,但别忘了,她还是小学生啊。
你很难想象,本该在天真做梦,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小女孩,活得这般心如止水,了无生气…


 

女孩叫石凤鸣,是个留守儿童。
家里只有72岁的奶奶,和78岁的爷爷,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只有5块钱。
凤鸣四岁时,两岁的弟弟在家门前的池塘里淹死了。
之后没多久,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离了婚,此后,两人都没有再回来。

 

凤鸣的爸爸怨恨爷爷奶奶,他说:每个月给你们寄钱,你们不好好照顾孩子,偏要下田干农活。
因为这股怨气,凤鸣的爸爸八年没回家,也不给家里寄一分钱。
有一次,他用公用电话打回来,打给姐姐,让她转告:希望爸爸妈妈长命百岁,耕地种田到死为止。
凤鸣的奶奶一提起来就生气,咬牙切齿地骂:他就是人渣,连家都不要了!

 

凤鸣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
她差不多忘记了父母的样子,对着镜头,她说:我不想他们。
但在日记里,她却写:非常羡慕那些有父母的人…我羡慕过很多,自卑的次数也很多。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凤鸣总是心事重重,不爱说话,也不和同学玩。
这不是她不合群,而是她不知道如何敞开心扉。
她写道:
每当我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心就像一个无底洞,总有想不完的心事…
当我跑向一个朋友,想问她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有一个人站在我的对面或边上,我的心就像一条河,立马干透了…说出来的,都只不过是谎话而已。

 

凤鸣只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她家养的小黑狗。
凤鸣在日记里兴奋地描绘:每次我想让它出现的时候,只要一吹口哨,它就会冲过来。每当我无聊的时候,它就会跑来和我玩。我和它是这么玩的:我一跑,它就会跟着我一起跑,好像是要和我比谁快似的。

 

 

但当几周后,记者再次到凤鸣家采访,却四处找不到小黑狗。
记者问:小黑狗呢?
凤鸣答:已经分了,老师一半,大伯一半。

 

什么时候?
大约两周前。
凤鸣说话时,脸上带着笑,但随后,笑容逐渐凝固,眼神里充满了悲伤。

 

 


 

以上片段,来自NHK在2018年播出的纪录片:《干涸的河:中国留守儿童的悲鸣》。
片名就来自石凤鸣日记中的那句:我的心就像一条河,立马干透了…
短短50分钟的影片,凤鸣的故事只占一半篇幅,却让无数网友泪目。
有网友评论:这是余华的文字照进了现实…

 

凤鸣的学校,是湖南省凡龙圩一所乡村寄宿学校,这里有学生367人,约八成是留守儿童。
纪录片近距离采访了这所学校的学生、老师,还有家长。
老实说,第一次看到这些画面,我还以为这是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事,没想到,拍摄时间是2017年和2018年。
镜头里,孩子们的家大多是土坯房,家徒四壁…

 

留守儿童问题很多,老师们劳心劳力,忧心忡忡。
比如,生活习惯很差,随地吐痰,不洗脚,不洗脸,不刷牙。
就说石凤鸣,同学投诉她头上长虱子,她们互相提醒,不要和凤鸣头靠头睡。

 

比如,留守儿童大多不爱学习,有的甚至门门不及格。

 

任凭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就是不学习,吸烟、酗酒、玩手机,打架斗殴,还有人在宿舍床底下藏钢管…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常常悲观绝望,情绪失控。
初二男生唐鸿飞,数学总考三五十分,有一次在课上被数学老师批评,突然跑出去站到栏杆上,威胁要跳楼,把老师吓得双腿发软…

 

事后,他对着镜头坦言:那不是一时冲动…
原来,他父母离异,妈妈再婚,又有了弟弟妹妹。

 

妈妈出去打工了,他就和弟弟妹妹跟着外公生活。
想妈妈的时候,他总拿出妈妈的日记来读。
但他知道,妈妈根本不寄钱回来,全家现在都靠外公的工资养活…
也许在唐鸿飞的内心深处,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妈妈的感情,那里面有爱,有思念,也有怨恨…
他拧巴、委屈,当这些情绪找不到出口时,他想到了死…

 

孩子们一天天过得浑浑噩噩,老师们也常常感到无力。
有班主任透露,家里稍微有条件的,或者孩子学习好的,都转到县城里了,留下来的,不肯好好学习,整体搞事情…
乡村老师教得越来越吃力,只觉得一代不如一代。
就比如说,老师要建个寄宿生家长群,三番五次邀请家长,直到学期结束,136个孩子,群里不到15个家长。
“这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漠不关心。”

 

据调查,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
网上曾经有一个帖子发出提问: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是个什么状态?
里面是一群人在集体倾诉,可谓字字血泪:
“小时候吃鼻涕,别人笑我,但是没人教”;
“以前不知道洗发水,都是用洗衣粉洗头”;
“第一次来大姨妈,没有人可以问,以为自己要死了”...
这就是很多留守儿童的困境。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他们孤立无援,所有迷茫和困惑都无人解答,一切只能靠自己懵懂摸索。

 

这也正如石凤鸣说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的,因为只有自己是可靠的。”
“有时我会自言自语,有些心里话会说给自己听,不想说给别人听。”
言语表现出来的坚强、独立,只不过是保护脆弱内心的厚厚的铠甲。

 

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大约有34%的留守儿童有自杀倾向,有70%以上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并呈上升趋势。
或许,留守儿童们唯一的出路指向两个字:教育。
可是很多孩子,早早就放弃了…
石凤鸣的班主任劝她,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免费的师范学校。奶奶也说,先高中毕业,再出去打工。
凤鸣却说,小学毕业就行,混日子嘛…

 

 


 

这些年,时不时就有留守儿童成为“网红”,赢得一阵子关注。
2014年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里的“名场面”,你可能之前也看过。
记者问孩子:国家主席是哪个?
答:毛泽东。
中国的首都在哪里?
不知道。

 

 

而当记者问那些留守儿童:你长大想干嘛?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长大了,要打工。
因为在孩子们有限的认知里,打工意味着有钱花,意味着可以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

 

你很难想象,中国的孩子生活在如此巨大的差异里。
一面是家长们疯狂内卷鸡娃,从几个月开始上早教班,小学就出国游学看世界,早早定下了远大志向与目标;
另一面,则是从小自生自灭,没有父母陪伴,甚至还要为每天的生活费发愁,不得不早早辍学打工…
有一阵子,我特别怕在网上刷到这些孩子的视频,但又忍不住关注。
我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改革开放几十年,无数农村进城打工者撑起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而他们的孩子,都成了代价。

 

四川凉山,放寒假,外出务工的父母不能来接,小朋友只能自己背铺盖回家。

 

 

贵州毕节,因为爷爷奶奶不在家,2岁留守男孩雨天躺在屋外睡觉。
在上海打工的妈妈从监控里看到这一幕,心都碎了…

山东枣庄,一个男人和一个留守女孩的对话让人心酸。
男人问:你昨天早上吃了什么?
女孩:白菜。
中午呢?白菜和豆腐。
昨天晚上呢?白菜。
男人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女孩还是说:白菜,白菜好吃。
因为没条件吃别的东西,所以白菜最好吃。因为懂事,哪怕生活这么难,她还是一脸笑容。

 

河北沧州,老师问孩子最想跟爸爸妈妈说的话,男孩说着说着眼含热泪。
他知道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辛苦,每天早上7点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睡醒了就拉货…
他说:以后我要找一个离家不远的工作,赚了钱就给爸爸妈妈花。

 

网上不乏这种言论:留守儿童太可怜了,这些父母为啥不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为啥非要去外地打工,难道共享天伦不比挣钱重要?
是啊,你们就差问出“何不食肉糜”了。
如果城乡发展不是那么失衡,待在农村也能挣到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如果在外地打工,不用996,不会被拖欠工资,有时间、有条件照料孩子;
如果这些农村的孩子,可以在父母打工的城市,顺利入托、上学,而不必遭受歧视…
谁愿意承受骨肉分离之苦?
谁愿意让孩子的童年支离破碎,要花一生的时间疗伤?

 

说回文章开头提到的石凤鸣吧。
纪录片爆红之后,网友们开始寻找石凤鸣,5年过去了,她还好吗?真的小学毕业就去打工了吗?
所幸的是,凤鸣现在还在读书,据说上了中职,她在抖音上开了个号,回应了大家的关心。

 

评论区里涌入了大量的祝福,最高赞的是这几条:
“一定要把书继续读下去…”
“不要随便嫁人,好好爱自己,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加油妹妹!”
“你真的很有才华,不要放弃,也许自由职业,像是作家那种也可以尝试一下。”
“妹妹如果考上了大学一定要去上!如果没有钱我可以资助你。”
“我是开宠物店的,如果你想要,我可以送你一只狗狗,狗粮包狗子终生…”
大家的善意沿着网线,传到那一头。
这个无比灰暗的故事里,总算有了一点光。
0 顶一下
*昵称:
*评分:      
*评论:
请将内容限制在 10 - 200 个字符以内,当前输入:0
0/200
扫码在移动设备上阅读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