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和大家说道说道,封神的真正内涵。
它影响力这么高个人认为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制造出了一个神谱,把流传在民间的零散神话演绎成了完整的结构。二是在于其圆融三教的观念迎合了明朝以来的思想趋势,宣扬儒释道本来是一家,在这方面的努力没有比封神更优秀的文学成果了。
封神演义更多意义上只是为了给当时的人群解释神仙体系是怎么来的
比如进庙里看到四大天王,可以兴致勃勃的在封神演义里面找到答案,而不需要去念佛经寻求佛教人物故事。
这个动作就好比人人拜关老爷,然后有人想知道关老爷是谁,第一反应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这段子,而不是去翻《三国志》。
老百姓不是人人看得起书的
那封神演义是书吗?是书,但老百姓除了少数知识分子买书看之外,大部分人处于低文化程度,他们不是通过“看”的,而是通过说书人讲,他们用“听”的,又或者是戏班子把里面的段子改编成舞台上的戏曲,他们在台下看表演。
所以一本解答各类神仙出处的设定集自然会无视逻辑和文学性。
两点原因。
一个是它虽然很烂,烂到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排倒数前三的水平(另外两本是隋唐和说岳),但它并不是没有任何优点。
《封神演义》的优点就在于设定。它不仅脑洞大开,设定了一堆或者有趣、或者屌炸天的法宝,使得书中的神仙斗法以及斗阵颇具可看性(角色战力PK永远是中二男人们最热衷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它设定了极为严密的神仙谱系。
要知道在此之前,民间信仰里的中国神仙谱系是很混乱的,前后矛盾、张冠李戴的情况不少。但《封神演义》硬是将其梳理了一遍,形成了严密的谱系。在这个谱系里,神和仙和着非常清晰的定义,且泾渭分明:仙是修练得道之士,求的就是一个逍遥自在,平时并不管事;而神则是商周之战中陨落的仙和战死的凡人英雄,他们成了天庭的公务员,被分配在了不同的部门,维持着天庭这个“政府”的运转。
因此,封神之战实际上就是天庭公务员招聘,而仙则是高高在上的参议员老爷,他们都在悄么悄地走后门,利用封神榜这个电脑考试系统规则,想方设法往天庭政府里塞进“自己人”。
更好玩的是,这套设定和谱系除了影响了后世的一大堆写手(还有一部同样人物和情节稀烂,但却能靠设定影响后世写手的小说,是民国时期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而且反过来被民间的信仰当了真,硬生生的成了中国神仙的标准谱系(注意,是标准,不是唯一。不把这套谱系当回事的或者乱用的也有)。要知道,如果一种东西在民间扎了根,那它的传播效力非常恐怖的。无论是作者们写小说,还是民间信仰,实际上都在帮助扩散它的影响力。
第二点原因,就是《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出来后,并不是单单一本小说在被人阅读。古人识字率这么低,看过的人能有多少?实际上它的传播,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后来的各种评书、戏曲以及更后来的影视、动画改编。
在这些改编中,有些桥段尤其会被说书人、戏曲演员、影视工作者拿出来反复打磨,比如哪吒闹海、比干剖心这些。而在这过程之中,其逻辑上的漏洞、人物上的缺陷、情节上的弱智以及主题上的无聊,都在这种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打磨中趋于完美了。而这些趋于完美的桥段,其传播能力又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人们之所以会觉得《封神演义》原著是本优秀的小说,实际上是受到了这些被改编后的情节,以及打磨过的桥段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和原著等同起来。其实这里面大部分人是没看过原著的,真让他们去看,他们就能感受到这本小说到底有多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