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营到徒步再到登山,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这个曾经小众的爱好,正持续火爆。
自驾户外爱好者更是爆发式增长,在「探险式旅游」中,他们渴望着更人迹罕至的秘境。
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参与户外探险的人群,已经达到3.1亿人。
以往,提起探险与自驾,川藏线318、317国道等线路,是绕不开的必打卡路线。
但这些路线,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户外人的胃口,尤其是对于更加硬核的探险者。
探险的乐趣,往往是挑战少有人走过的路。因此,很多自驾户外爱好者,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小众的大西北。
最近,一条新线路也因此应运而生——被称作探险者之路的亚洲脊梁昆仑线。
相比商业化更完善的川藏等线路,这条线路无疑是更加神秘,也更加硬核的。险峻的昆仑之中,一个个隐世秘境进入眼帘,厚重无比的历史,也从中扑面而来。
1
北上昆仑,直抵秘境
不同于传统进藏线,昆仑线并不以西藏为终点,反而是直接从西藏海拔5200米处掉头出发。
一路沿着昆仑山脉北上,翻越神秘险峻的克里雅古道、雪山林立的喀喇昆仑公路、塔克拉玛干的沙漠绿洲。
最终在帕米尔高原瑰丽与壮美并存的景色中,抵达昆仑山脉第一高峰公格尔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昆仑山脉或许只是“听说过”的程度。
但它作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的亚洲脊梁,其实有着比欧洲脊梁阿尔卑斯山更迷人的风光,比南美脊梁安第斯山更壮美的身姿。
昆仑线这条探险者之路,正是拾起了这颗沧海遗珠,朝着仙境般的昆仑山出发,途径无数绝美秘境,体验极致探险。
探险将从西藏海拔5200米处的松西村起,沿着被评价为“最酷、最有体验感”的克里雅古道一路向北。
在前往第一站红土达坂的路上,将穿过数十公里长的冰河河床和峡谷裂缝,感受着旷古大地,吹来的浑厚的风。
一路上,还将途经龙木错、马头湖和兽形错等高原湖泊,一个个海拔超过4000米,湖面处在接近天的地方。
遥遥望去,如同一颗天穹最为纯净的“眼泪”。
兽形湖之后,昆仑线将进入荒野,在天地间只我一个的广袤中,驶达中国最高的国道公路山口——红土达坂。
红土达坂以明亮的红褐色土壤而得名。
在这个在国道上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山脚下有着广袤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在其间悠闲吃草。
从窗外看出,红、绿、蓝大幅色块在这里碰撞出了一个隐秘之境。
离开红土达坂,下一站将前往中国境内已知喷发时间最近的火山之一:阿什库勒火山群。
这是一个由十余座主火山和数十座子火山组成的神秘火山群。
因为海拔够高,自然条件又过于恶劣,阿什库勒火山群极少受到人为干扰,使得其中大部分的火山锥和火山现象都保存完好。
形态完整的火山锥、高低起伏的熔岩台地......再往前行驶,又是三个碧莹如玉的堰塞湖。
雪山荒原环绕,火山蓝湖交映,让这里有一种旷远雄奇的美。甚至美得超脱现实,仿佛这里真是昆仑仙境。
继续向北出发,我们将沿着普鲁河谷,一路走出克里亚古道,前往喀什天门大峡谷。
不同于此前的峡谷冰川。
新的路程将走在人烟稀少的戈壁荒漠,带来另一种广阔苍凉中的探险体验。
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行驶八百余公里,便可到达天门大峡谷。
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断层陷落带,峡谷全长约三十公里,两侧断壁高崖,犹如山体强行撕裂而成。
壮丽之中,这里也记录着近4亿年来,新疆地质地壳运动变化的全过程。
从喀什天门大峡谷的雄奇中缓过神来,昆仑线将调转向南,在喀什稍作休整。
休整之后,沿着喀喇昆仑公路继续向前,穿越峡谷与群山后——
我们将抵达帕米尔高原,开启全新的探险。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白沙湖——一个面积44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湖的两侧遥遥矗立着昆仑山脉的高峰。
湖水会在一天中变换不同的颜色,平日里,湖水洁净碧清,洁如明镜;但当乌云满天,电闪雷鸣之时,湖水会神奇地变成黑色,像灌进了铅一样黑亮;而清晨日出时,湖水也会随着光照的变化时而湛蓝、时而淡黄、时而橘红。
传说中,《西游记》中所描写的流沙河就是这里。
沿着明丽的白沙河往前走,昆仑线也即将迎来这次探险的最后挑战——
帕米尔高原上的昆仑三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
慕士塔格峰被誉为冰山之父,如同一位头戴银盔“昆仑卫士”,戍守着帕米尔高原。山峰终年覆雪,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日照金山的景色都美得令人震撼。
而遥相呼应的公格尔峰与公格尔九别峰,则连在一起像一堵顶天立地的高墙。
走进它们巨大身躯后,需要从慕士塔格峰到公格尔峰,环绕雪山270度行进,一路环绕之中,自驾乐趣无穷;会当凌绝顶,世界更是于眼前轰然打开。
昆仑线的千万种雄奇况味,也将从此情此景,弥漫至每个探险者的心中。
2
古老又神秘,中华且异域
当然,这条昆仑线远不止是风景的探险。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以及东西方探险精神的碰撞传承。
在这条昆仑线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这份悠久。
昆仑山脉是孕育中华文明几大江河的源头,冰川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冰川融水形成了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和塔里木河在内的江河。
历史上,昆仑山脉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甚至是它造就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昆仑山上的各类玉石,主要为昆仑山北侧的田玉。
先民们经过昆仑山脉,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玉石运送到了遥远的地方。
并且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玉石之路。
这块昆山之玉,也正是新疆与内地、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探索先锋。
西汉张骞通西域,最初走的就是这条古老的玉石之路。
他在此基础上凿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
同时,正是在这条路上,张骞看到了古喀什——喀什噶尔
从此开始,昆仑线上的喀什,在中国史册中第一次有了名字。
在张骞的记载中,那时的喀什噶尔已经“有市列”——玉石交易非常繁华。
而喀什噶尔本身的意思,就是玉石集中的地方。
从张骞之后,玉石之外,喀什也多了丝绸交易。后来东汉班超也曾形容这里:“驰命走驿,不绝于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直到清朝,这条玉石之路还始终存在,清朝谢彬的《新疆游记》里也曾记载:“叶尔羌河产玉……腹地商贾,用贩玉致富,往往家累千金,大者巨万,不可胜数。”
只是相对于华夏民族对玉石和丝绸的同样赞美,西方人更加偏爱丝绸。
丝绸之路的多姿,渐渐盖过了玉石之路的华彩。
当然,东西方的探险之路,也有相同。
帕米尔高原上的昆仑群山,曾是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最大天堑。
要前往西方的东方商贾,基本都会在喀什停留几日,做好翻越昆仑群山的各项准备。
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想来东方贸易的丝绸商人,也会在千辛万苦翻过昆仑群山后,把喀什当作他们探险东方的首个落脚地。
并且,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昆仑之中,东西方商人走的也是相同的昆仑山路。
探险家马可波罗当年同样如此。
公元1271年,元朝初期,他从家乡意大利威尼斯出发,沿着张骞和班凿出通的丝绸之路,翻越昆仑群山后,落脚到了喀什。
可以说,昆仑山路和喀什,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开端,也是历史事件的无声见证者。
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无字碑。
每一座山峰,都有着探险的回响。
在这条穿越6000多年的昆仑古道中,东西方探险历史交相辉映,也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