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新传硕士张小姐地铁污蔑大叔偷拍事件还没发酵完!
继川大给出张小姐留校、留党察看的处分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网友的不满。
处罚太轻了!
这是大部分人的观点,但也只是停留在网上评论几句。
然而,现在有一些企业直接发文通告,不再招聘川大毕业生!
这样的实际行动,究竟是想蹭热度还是真的表达不满呢?
社会事件
6月25日,北京一律所发布通告称,鉴于四川大学对张同学的处理态度显然不高,认为该校毕业生品质难以信服,所以该所不再招聘四川大学毕业生。
无独有偶
25日晚,上海一公司负责人也在微博宣布,最近川大研究生张某事件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公司决定原则上不招聘川大任何师生。
是否存在歧视?
当事律所的律师告诉媒体,通告发出后,有的人打电话表示要投诉举报。
虽然后续他们也撤下了该文,但是他认为此通告没有就业歧视,也表示暂时不会改变拒聘四川大学毕业生的决定。
不少网友也热议:
这究竟算不算歧视呢?
就纯粹我个人的理解吧,肯定不算歧视!
大家不要因为是律所,外加地铁门的事件就自然连结在一起。
其实律所说白了不也是一个用人单位嘛,既然是用人单位,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这很正常啊!
不能说因为有标准就算歧视,那所有招聘都涉嫌歧视!
举个例子:
招聘要求985、211类重点大学毕业,那我只是普通大学,我是不是能说你歧视我?
招聘要求通过英语6级,那我只有英语4级,我是不是也能说你歧视我?
再来前一段时间,考公要求,35周岁以下,这算不算歧视?
所以,我觉得这些只叫做门槛,不叫歧视。
就好比你去相亲,凭啥你一定要对方肤白貌美大长腿?
因为你有自身的条件和要求,会反驳你的人,多数就是达不到你要求的人!
社会存在资源,就存在选择,有选择就会存在不公平!
而人恰巧也是一种资源!
蹭热度还是表达不满?
有网友扒出这家律所的背景资料:
据悉这是一家并不知名的小型律所,成立于2017年7月,注册资本50万,律师人数仅有四人。
所以不少网友认为是这家律所在蹭热点。
这么看确实如此,成立6年,也就4个律师,如此规模就算能招,也招不了几个人。
所以相关招聘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的招聘广告价值。
蹭不蹭热点呢,我也不好评价,不过能肯定的一点就是:
对于川大的处分肯定是不满的!
前面说过这个事,按照张小姐的行为其实已经涉嫌侮辱罪、诽谤罪。
要是那位大叔起诉,大概率她就是进去了,而且两年起步。
但是呢,张小姐运气好,大叔选择了谅解,所以法律上的处罚基本就和她无关了。
但是!
不代表张小姐没有触犯法律,所以才导致大家对川大的处罚不满意。
学校给出了自己的处罚,你说他们是保护学生也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好,总之这是学校的权力。
那同样的,律所和其他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权力嘛。
不能一竿子打翻
还有网友说:
公开叫板可以,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也只能算听着。
这家律所为什么撤下那篇文?上海那公司为什么不招川大学生?
人家也说了,律所是因为发文后被人网暴,上海那公司也一样,也是说创业初期遭过网暴,还点名道姓是四川大学学生。
也就是人家觉得你川大的学生会网暴,学校教育存在欠缺,人家不想要你们的学生了!
当然,一个学校那么多学生,还是有很多品学兼优的。
不能因为一个村子出了一个小偷就歧视整个村子,但如果村长带头包庇小偷呢?
今天看到发布通告的就这么几家,但实际呢?
肯定不止!甚至不招收川大的学生极有可能变成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定。
因为企业没有必要承担试错风险,大家只是从概率上去避险罢了。
四川大学是一所好学校,但是中国好大学又不止它一家。
现在就业率这么低,送外卖本科生都超过30%,一份好工作害怕没人抢吗?
不招川大的学生,对企业真的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反过来,对于川大的学生那就是灭顶之灾。
原本以为含金量十足的毕业证书,结果变成了拒绝的证明!
写在最后
社会在进步,但同时也在增加竞争和风险。
买个房,可能被人敲了承重墙,自己负责;
上个班,可能因为液化气爆炸,丢了性命;
现在上个学,还可能因为同学的瞎操作,失去就业机会……
没什么好说,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社会就是存在不公平!
川大的事情,即使学校吵赢了网友,也没用;
你得有本事说服企业家、资本家,这才有用。
学历只能过滤学渣,但过滤不了人zha,经得起市场和历史的检验才是真理!
你们说呢?